(四)华工黄华饶的大清国护照


年代:1882年
尺寸:纵27.3厘米、横42.6厘米
材质:纸质
来源:征集(情况不详)
收藏机构:江门市博物馆
自1877年在新加坡开设首个领事馆以后,清政府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海外中国人发放作为国籍身份证明的护照。最初护照的形态实际上也就是“单人单纸”的一张证明书。而且碍于制作技术和成本等因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护照并无照片等设置,为了正确辨别持照人真伪,中国护照多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体貌特征”,如面容、身高、体态等。因为文字冗长,非统一制式的单纸护照面积都颇为巨大。
1875年清政府开始派出驻美公使,驻美公使一般还兼任驻西班牙、日本、秘鲁、古巴等国公使。首任驻美,并兼西班牙、秘鲁公使的,即是此前率团调查古巴华工受虐情况的陈兰彬。陈兰彬于1878年到任,并开始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筹建使领馆。
该藏品是台山籍美国华工黄华饶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10月12日申领的回国护照,这一时间是第二任驻美公使郑藻如任内,护照由清政府驻旧金山领事馆颁发。该护照单页纸质,双面印刷,一面为竖排中文,一面为横排英文,所设需填项均为手写。该护照中文页面加盖印章,其中护照序号处盖有“大清国署□□□”印,为骑缝章。护照发放时间处加盖“总领事署给发护照之印”,为长方形,中文篆体。护照英文页内容及所设项目与中文部分大致相同。护照英文面左下角盖有“大清国总领事”钢印。该护照内容和格式均按照当时国际护照的要求定制,其使用程序也严格遵循国际规则,除没有持照人照片外,已与现代护照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