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侨博
本馆简介
管理团队
侨博影响
地理位置
参观须知
侨博分馆
侨博之友
典藏保护
典藏故事
藏品展示
保护修复
藏品征集
征集公告
专项征集
捐赠信息
展览信息
基本陈列
展览回顾
在线观展
展览VR
直播导览
短视频
专题展播
社会教育
大思政课
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沙龙
公益讲座
学术出版
学术动态
图书出版
研究文章
图书阅览
开放公告
书目检索
阅览制度
侨博专委会
成员介绍
历届年会
工作动态
合作成果
| 中文
普通话
广府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州话
| 外语
英语
日语
法语
德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印尼语
马来西亚语
站内搜索
关键词:
中国华侨
博物馆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首页
>
侨博专委会
>
合作成果
>
涉侨文物藏品展
>
跨海越洋 另类谋生
>
二、异域岁月的见证和遗存
一、跨国流动的凭据和印迹
二、异域岁月的见证和遗存
返回顶部
(七)新加坡侨领陈六使用过的物品
陈六使(1897—1972年),著名南洋企业家、慈善家、华侨领袖,1897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今福建厦门集美区)。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与排行第三的陈文确是胞兄弟。父母早丧,家境贫穷。1916年到新加坡投奔其兄陈文确,兄弟二人一起在陈嘉庚开办的工厂工作。他在陈嘉庚的谦益公司工作了九年,积累了工作经验,为自己独立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3年他与陈文确投资联合橡胶公司,1925年兄弟二人自立门户创办益和公司(后改组更名为益和树胶私人有限公司),他出任总经理,仅十年时间便将业务扩展至全马来亚,以及泰国、印尼等地。之后又与陈文确等人投资创立亚洲联合企业公司、马来亚纸制品厂、亚洲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石水泥有限公司等,成为东南亚知名华人实业家。
1950年,陈六使出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在任期间,他热心服务侨胞,注重为侨胞争取公民权利并坚决主张将中文列为新加坡官方语言。他关心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教育事业,不仅帮助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各学校扩建或新建校舍,还与胞兄一起捐助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创办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倡议并创办了新加坡南洋大学。他带头捐献了伍佰万元(新加坡币)作为南洋大学建校基金,同时又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土地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1956年,在东南亚华人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下,中国本土以外的第一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大学──南洋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海外华文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饭盒、油灯、铁制餐盘、手杖等物品,均为陈六使生前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由其后人于2018年10月20捐赠给陈嘉庚纪念馆。
1.四层铝质饭盒
年代:民国
尺寸:底径17.7厘米、高29厘米
材质:铝质
来源:陈六使后人捐赠
收藏机构:陈嘉庚纪念馆
2.油灯
年代:民国
尺寸:底径19厘米、宽13厘米、高33厘米
材质:铁质
来源:陈六使后人捐赠
收藏机构:陈嘉庚纪念馆
3.铁质餐盘
年代:民国
尺寸:直径16.2厘米、厚2厘米
材质:铁质
来源:陈六使后人捐赠
收藏机构:陈嘉庚纪念馆
上一篇:(六)新加坡侨领陈文确用过的物品
下一篇:(八)印尼华侨李长枨使用过的云龙堆雕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