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侨博
本馆简介
管理团队
侨博影响
地理位置
参观须知
侨博分馆
侨博之友
典藏保护
典藏故事
藏品展示
保护修复
藏品征集
征集公告
专项征集
捐赠信息
展览信息
基本陈列
展览回顾
在线观展
展览VR
直播导览
短视频
专题展播
社会教育
大思政课
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沙龙
公益讲座
学术出版
学术动态
图书出版
研究文章
图书阅览
开放公告
书目检索
阅览制度
侨博专委会
成员介绍
历届年会
工作动态
合作成果
| 中文
普通话
广府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州话
| 外语
英语
日语
法语
德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印尼语
马来西亚语
站内搜索
关键词:
中国华侨
博物馆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首页
>
侨博专委会
>
合作成果
>
涉侨文物藏品展
>
跨海越洋 另类谋生
>
二、异域岁月的见证和遗存
一、跨国流动的凭据和印迹
二、异域岁月的见证和遗存
返回顶部
(五)美国华工淘金时用过的物品
19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期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随之掀起了淘金热。最早发现金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俄勒冈、内华达等州以及加拿大也发现了金矿。汹涌澎湃的淘金热潮很快波及到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四邑”(即今广东江门的新会、开平、台山、恩平)为最。大批贫苦的中国农民为了采掘黄金而涌至美国,加州圣弗朗西斯科市成为他们聚集最早的落脚地,他们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这是相对于后来同样因淘金热吸引中国人前往的澳大利亚墨而本而言的。淘金热潮过去后,华人从金矿流散至加州等地其他行业,凭借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三件物品可资窥见早期赴美华工“流金岁月”的热情与艰辛,是难得的珍贵实物,原由广东省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收藏。2010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并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该馆藏品随之由原梅州市华侨博物馆于2010年 12 月 23 日移交给现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收藏。
1.柴炭铁炉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长82厘米、宽40厘米、高85厘米
材质:铁质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文物整体为生铁铸造,四足,顶部开方形和圆形二口,前部开一门洞并设铁门一扇,门前下方设一凹形托,炉腔内壁锈蚀严重,整体完整,是华工在美国淘金时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铁炉。
2.防风灯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高29.2厘米、底径9.8厘米
材质:铁质、玻璃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藏品为铁质防风灯,周身饰红漆,灯罩为玻璃材质,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灯座处设灯芯调控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以煤油作为燃料,灯座上刻有WINGED WHEEL,是19世纪中后期赴美华工淘金时所用的照明工具。
3.小木盒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长17厘米、宽13.2厘米、高12.2厘米
材质:木质、黄铜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藏品材质以木头为主体,外部包铜,黄铜配件,六个环形铜把手,四足,整体完整,局部存在小残损,是华工用于盛装淘金所得金粒的容器。
上一篇:(四)华工工钱代用币——“猪仔钱”
下一篇:(六)新加坡侨领陈文确用过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