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国华工淘金时用过的物品
       19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期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随之掀起了淘金热。最早发现金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俄勒冈、内华达等州以及加拿大也发现了金矿。汹涌澎湃的淘金热潮很快波及到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四邑”(即今广东江门的新会、开平、台山、恩平)为最。大批贫苦的中国农民为了采掘黄金而涌至美国,加州圣弗朗西斯科市成为他们聚集最早的落脚地,他们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这是相对于后来同样因淘金热吸引中国人前往的澳大利亚墨而本而言的。淘金热潮过去后,华人从金矿流散至加州等地其他行业,凭借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三件物品可资窥见早期赴美华工“流金岁月”的热情与艰辛,是难得的珍贵实物,原由广东省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收藏。2010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并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该馆藏品随之由原梅州市华侨博物馆于2010年 12 月 23 日移交给现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收藏。


1.柴炭铁炉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长82厘米、宽40厘米、高85厘米
       材质:铁质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文物整体为生铁铸造,四足,顶部开方形和圆形二口,前部开一门洞并设铁门一扇,门前下方设一凹形托,炉腔内壁锈蚀严重,整体完整,是华工在美国淘金时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铁炉。

2.防风灯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高29.2厘米、底径9.8厘米
       材质:铁质、玻璃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藏品为铁质防风灯,周身饰红漆,灯罩为玻璃材质,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灯座处设灯芯调控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以煤油作为燃料,灯座上刻有WINGED WHEEL,是19世纪中后期赴美华工淘金时所用的照明工具。

3.小木盒 






       年代:19世纪中后期
       尺寸:长17厘米、宽13.2厘米、高12.2厘米
       材质:木质、黄铜
       来源: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
       收藏机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该藏品材质以木头为主体,外部包铜,黄铜配件,六个环形铜把手,四足,整体完整,局部存在小残损,是华工用于盛装淘金所得金粒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