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陈正宗“热心公益”匾额


       年代:20世纪30年代
       尺寸:长107.3厘米、宽61厘米、厚6厘米
       材质:木质
       来源:陈荣荣先生、罗如意女士捐赠
       收藏机构: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该匾额为木质红框绿底。匾额正中为方正楷书“热心公益”四个鎏金大字,右边竖行 “正宗先生”,左边落款“张斯鹿各”,款尾阴刻两方篆书方印“张斯鹿各印”及“仲书”,匾额上方正中阴刻一方 “晋江县政府印”篆书大印。
       陈正宗(1886—1946年),福建泉州新门外斗南村人,自幼聪颖,上过几年私塾,无奈家境贫寒,十几岁跟随父亲陈乌生出洋到印尼泗水谋生。起初陈正宗与父亲挑货郎担奔走于泗水各乡镇村落之间,稍有积蓄后才坐地行商经营“亚弄店”(零售商店)。20世纪初陈乌生及亲属在惹班成立“信记有限公司”,经营土特产、咖啡粉等。因经营有方,公司业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蒸蒸日上,先后发展成立二十几家分公司,遍布印尼各地。
       陈正宗先生古道热肠,扶危济困。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为进攻闽西红军,在闽南一带大抓壮丁,斗南村村民为逃避战祸大量逃往南洋。斗南村的陈姓宗亲,凡是到印尼救助陈正宗先生的,他一律先安排他们住在印尼泗水的信记公司客栈,并为他们提供零花钱,直至他们在印尼找到工作为止。1924年,陈正宗在家乡主持兴建了“九十九间洋楼”,亦曾无偿提供给村里的贫穷宗亲和孤寡老人居住。洋楼上的对联“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司马光家训积德当先”,是其一生志趣和风骨的写照。
       陈正宗先生对家乡的革命事业也持支持态度。抗战时期,他主动加入中共晋南工委组织的“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负责募筹经费,准备粮食。自卫队成立伊始,缺枪少弹,先生就将守卫洋楼的二十余支驳壳枪献出。解放战争时期,他还积极支持闽中游击队和中共地下党开展工作,掩护地下党组织成员躲避国民党搜捕。
       陈正宗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襄助也同样是倾力而为。1931年秋,听闻斗南村紫南小学创办仅半年因经费不足而停办,他立即挺身而出,独资续办直至解放后由政府接管。1937年春,因学校规模扩大,校舍不够,他还毅然腾出两幢洋楼作为校舍。1939年泉中(今泉州六中的前身)在泉州岐山设分校,泉中校长陈铭聘其为校董,要求帮助学校度过难关,他欣然应允,竭力支持并始终不渝。
       抗战前夕,时任福建晋江县县长的张斯麐特颁此方“热心公益”匾额,对陈正宗先生以示表彰。张斯麐(1885—1967年),字仲书,江苏镇江丹徒人,于1935年10月至1937年11月出任晋江县县长,该匾额系其在任期内授予陈正宗先生的。2006年4月,吴翠蓉馆长至陈正宗先生的祖厝征集文物时发现这方珍贵的匾额,遂动员其后人陈荣荣先生、罗如意女士将该匾额赠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