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侨博
本馆简介
管理团队
侨博影响
地理位置
参观须知
侨博分馆
侨博之友
典藏保护
典藏故事
藏品展示
保护修复
藏品征集
征集公告
专项征集
捐赠信息
展览信息
基本陈列
展览回顾
在线观展
展览VR
直播导览
短视频
专题展播
社会教育
大思政课
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沙龙
公益讲座
学术出版
学术动态
图书出版
研究文章
图书阅览
开放公告
书目检索
阅览制度
侨博专委会
成员介绍
历届年会
工作动态
合作成果
| 中文
普通话
广府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州话
| 外语
英语
日语
法语
德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印尼语
马来西亚语
站内搜索
关键词:
中国华侨
博物馆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首页
>
侨博专委会
>
合作成果
>
涉侨文物藏品展
>
跨海越洋 另类谋生
>
一、跨国流动的凭据和印迹
一、跨国流动的凭据和印迹
二、异域岁月的见证和遗存
返回顶部
(十一)刘成朝、刘胜朝一家马来亚华侨身份的证明文件
年代:1940—1950年
尺寸:纵21.8、横13.6
纵12.4、横16.8
纵25.3、横20
纵11.4厘米、横14.6厘米等
材质:纸质
来源:刘成朝、刘胜朝兄弟捐赠
收藏机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套比较全面完整反映我国农村劳动人民被迫前往东南亚谋生,在当地居留、生活、归国的移民文件。其中有包括他们在当地的身份证明、华侨证、检疫证、三个孩子的出生证、两个男孩的算命批纸、归国时当地食品管理局发给移民局办理归国手续的证明、以及归国前拍摄的全家福照片等文件,一套共计16件。此次选用的是其中四件,从上至下依次为:陈振英(母)国际检疫证明书、陈振英马来亚居民身份证、马来亚食品管理局发给移民局为陈振英办理归国手续的证明、陈振英的华侨证。
据捐赠者刘成朝、刘胜朝兄弟口述:1906年,刘氏兄弟的父亲刘振(又名刘振芳)出生于广西容县。由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刚刚成年的刘振为躲避军阀抓壮丁,被迫下南洋,赴马来亚霹雳怡宝,主要靠在当地种植园做工谋生。20世纪30年代,刘振与同在当地谋生的陈振英结婚生子,共育有二女、二子,依次为大女儿刘美、二女儿刘奎、长子刘成朝、次子刘胜朝。文件中有四个孩子在当地的出生证,出于对男丁的重视,刘振还为两个二子找算命先生批命,留有两子的批命纸。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国民党桂系军阀,攻占南疆要隘镇南关(今友谊关),广西全境解放。根据党中央指示,结合广西的实际,1950年10月广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出了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的决定,并于12月成立了广西土地改革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西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听到国内实行土改,纷纷回国。仅玉林地区,50年代回国的归侨就有有22000多人,他们大多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大部分回到原籍容县、北流市、陆川、博白等县市,有部分被安置在国有企业和国有农场。据统计,仅1951年,从马来亚回乡的容县华侨就2613人。但是,刘振一家并不在此统计数据之列。因为,刘振在马来亚听说家乡实行土改,贫苦农民将会分得土地,立刻带领全家从马来亚怡宝回归容县家乡。一家人从马来亚到广州经梧州回到容县,但回国时未曾与侨务部门联系,等分得土地后,全家一直务农为生。之后很多年,刘振一家也没有再提起过曾经在国外居留之事。直到2015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进行侨乡历史文化调研时才偶然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于是对刘成朝兄弟二人进行了口述采访。2015年6月29日,调研组工作人员带领刘成朝、刘胜朝兄弟到容县外侨办办理了归侨身份证明,正式认定了刘成朝兄弟二人的归侨身份,并征集了刘家这一套移民文件。
这套文件包括刘振芳(父)华侨证1份,陈振英(母)华侨证1份,刘奎华侨证1份,刘美华侨证1份,刘成(刘成朝)出生纸1份,刘奎出生纸1份,刘胜(刘胜朝)出生纸1份,刘美的出生证1份,刘成朝出生批命纸1份,刘胜朝出生批命纸1份。刘振一家回国时在马来亚办理的刘振(父)的马来亚居民身份证1份,陈振英(母)马来亚居民身份证1份,刘振国际检疫证明书1份,陈振英国际检疫证明书1份,食品管理局发给移民局办理陈振英归国手续的证明1份,食品管理局发给移民局办理刘振归国手续的证明1份,以及归国前在马来亚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一张。
上一篇:(十)梁介我从巴达维亚回国时所持的民国护照
下一篇:(十二)李邦贤的泗水居留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