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博青年“探”家乡博物馆(第2期):观察凝思与融合践行
9月24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青年读书小组第二期“家乡博物馆见闻”交流分享会举行。青年读书小组再次聚焦“博物馆调研”这一话题,共同探索把看展时的眼前一亮变成为侨博添砖加瓦的思考实践,摸索不断前行的方法。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雷霆受邀参加交流分享会。侨博青年读书小组组长王泽主持分享会。
“家乡博物馆见闻”交流分享会让侨博的青年人在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伴的过程中凝结更多的专业与热爱,适时的停下脚步,聆听彼此的声音,同时也督促着青年文博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交流分享过程中,张子彬围绕北京警察博物馆的概况、演变历程、实物展品、鲜明主题以及教育意义做了讲解。“一案一景”的沉浸式体验与“零距离”枪械展品把展陈利用率做到极致,爆款文创玩偶“警小熊”上线即售罄。
江振仕在驻外派遣期间聚焦西欧,足迹遍布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百余家博物馆,他将其按照遗址、艺术、宗教、古城镇进行分类,筛出了各类型代表场馆。提出自助讲解器应抓住重点且便于获取信息,社教活动要紧盯舒适度、参与度和专注度。
李鑫分享了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官式琉璃烧制技艺、园区历史沿革、园区导览、学鉴融合。该园立足原址、深化教育、文旅联动的经营模式值得学习,更重要的其是不局限于藏品,将自身发展升华到琉璃文化、建筑文化乃至世界唐人街文化,伴随华侨移民史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国。
祝金梦在讲述上海博物馆东馆时,重点介绍了勇立潮头的设计意象、特色空间的流畅动线、教科书般的多展厅艺术展示。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和商场式的休闲区域令人欣喜,展厅结语上优美的表述值得借鉴学习。
张超分享了陕西自然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参观心得。先进的数字穹幕影院及简单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小朋友;踏进“遗迹”先“存手机”,便捷的充电服务换观众放下手机读一本古书,看、读、充、玩一键闭环,知识与电量同时满格。
雷霆在听取青年同志们的分享交流后指出,“家乡博物馆”活动有意义,效果好,5位分享人有思考,能与本职工作相联系。青年同志要先“向外看”,用开放视野把优秀博物馆的大叙事拆成可复制的小模块;再“向内思”,把见闻思路结合到自身岗位,从点滴做起;最后“落地自身” ,不断累积成系统思维,将认识维度不断加深,完成从“看展览”到“用方法”的本质跃迁。
宁一对5位分享人给予表扬和肯定,并指出侨博 “家乡博物馆”见闻分享交流会开展的目的已经达到,侨博青年要“干一行、爱一行”,把每次交流参观当成一次调研。以游客的视角看服务,用专业的眼光看门道,用不同视角、不同定位思考侨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青年是侨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侨博的未来存在于每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之中。青年同志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耕华侨历史文化研究,持续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华侨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期待下一次交流分享会更加精彩。
侨博青年读书小组“家乡博物馆”见闻分享会第3期将继续开启,多位青年干部将分享参观调研的体会与感受,为侨博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