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功勋 南侨机工”主题纪念活动在云南德宏举行
9月16至1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云南省侨联、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赤子功勋 南侨机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在云南省德宏州举行。
9月17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座谈会举行,南侨机工学院同日授牌成立。中国侨联副主席程红、中共德宏州委书记王云霏出席并致辞,云南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何长松主持座谈会,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和部分南侨机工后代、侨史专家在座谈会上发言。

程红指出,抗战期间,云南既是坚固大后方,又是抗战最前线;既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战时中国联外的大通道。德宏作为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有着滇缅公路、南侨机工等独特的历史印记,留下了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这里举办此次纪念活动,生动诠释海外华侨与祖国休戚与共的赤子之心、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独特贡献,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她表示,广大侨胞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始终将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矢志不渝维护祖国统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侨界力量;积极发扬热爱祖国、情系桑梓的优良传统,促进祖国与住在国多领域的交往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侨界更大作为;善用融通中外、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各国人民友好交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王云霏表示,德宏是云南省重要的侨乡之一,拥有深厚的爱国传统和丰富的抗战文化,是“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国内起始段、南侨机工“运输救国”的重要集结地,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故事和爱国主义历史。近年来,德宏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沿边侨务优势特色,探索实践“五建”工作法,以“文”铸魂、以“会”聚力、以“节”传情、以“贸”兴业,在服务经济发展、拓展海外联谊、依法维护侨益、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宁一从博物馆的角度就怎样做好南侨机工文物征集、研究、展示、活化利用发言。他建议,应多方联动、广泛发动开展南侨机工文物的征集工作;加强对南侨机工文物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与时代价值;创新南侨机工文物展览展示、增强观众体验,实现“让历史照亮当下,让精神传承未来”的目标;拓展南侨机工文物活化利用的渠道,传承南侨机工的爱国精神。

马来西亚海南总商会总会长林秋雅、云南省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会长林晓昌、南侨机工学会会长陈达娅、《祖国在我心中》作者范侨云等南侨机工后代代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雷著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黄晓坚、华侨大学教授陈庆妃、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夏玉清、云南省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德宏分会任德清等作交流发言。
程红为南侨机工学院成立授牌,德宏师范学院副院长杨明宏接牌。中国侨联、相关省(区)侨联、云南省、德宏州领导及海内外侨界代表70余人参加座谈会。
9月17日下午,与会嘉宾专程前往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鞠躬致敬,以此深切缅怀 3200 余名南侨机工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纪念仪式结束后,大家走进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德宏分馆)参观。馆内珍藏的2000余件实物与1200余张历史照片,生动记录下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也深深触动着南侨机工后人的心弦——80 多年前,南侨机工为纾解国难奔赴此地;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人们,为追寻先辈事迹也来到了这里。
活动期间,嘉宾们还观看了南侨机工抗战史诗音乐剧《南侨花木兰》,并参观了承载抗战历史的精神地标 —— 畹町桥,在重温南侨机工赤子丹心的同时,凝聚起共筑民族复兴的团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