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品皆世界|“泉州提线木偶”亮相侨博
       “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
——清朝文人蔡鸿儒《晋水常谈录》
       伴随着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狮子舞》的锣鼓点响起,一只舞狮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舞台之上,两位提线木偶演员用手中的悬丝操控着它的一举一动,或憨态可掬、或身姿矫健,仿佛间舞狮也被赋予了生命……
       7月6日下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热闹非凡,来自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演员们为在京观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提线木偶戏,此次活动是侨博策划的“一物一品皆世界”系列社会教育活动第三场——“泉州提线木偶”。


狮子舞(魏德华摄 ) 
 

小沙弥下山(魏德华摄)

 
钟馗醉酒(魏德华摄)    


青春梦(魏德华摄)


驯猴(魏德华摄)

 
       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迟至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一直传承不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剧。由于泉州与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关系,泉州傀儡戏于明末清初即开始向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流播,并在当地生根开花。侨博基本陈列华侨华人生活篇中就通过幻影成像的方式展示了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小沙弥下山》,以此来介绍华侨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方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侨博特邀泉州市木偶剧团来馆演出。该团1952年建团,以传承古稀提线木偶艺术为主务,创演的《水漫金山》《火焰山》等优秀剧目,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国际艺术大奖。
       泉州提线木偶戏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也是侨乡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活动中,传统与创新剧目轮番上演,《狮子舞》《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青春梦》《驯猴》五个经典剧目,演员们或微笑或蹙眉,操纵着手中的钩牌,人偶合一、浑然天成,使观众忘我地沉浸在戏剧的世界中。互动环节中,观众热情地分享观看感受,对非遗传承人提问,并亲身体验悬丝操控木偶的感觉,“真是太神奇了,几根丝线就能让小木偶活灵活现”。“非遗老师真是太厉害了,我太喜欢中国的非遗项目了,能在侨博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太好了”。
       本次活动,公众在了解泉州木偶戏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提线木偶表演者的了解,是他们人偶合一,赋予了木偶生命。偶艺传承千年而生机勃勃,是因为它深深根植于五千年文化的沃土,更离不开的是传承人艺术家们的执着坚守和薪火相传。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现场观众观看泉州提线木偶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作者高舒现场分享


非遗传承人与观众面对面     现场观众互动提问


现场观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