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学术交流活动在侨博举办
       2024年6月28日下午,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学术交流会在侨博举办。
       《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的作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周敏教授,该书译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郭南教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教授、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秀明研究员作为活动嘉宾出席。会议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游天龙副教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邢菁华研究员共同主持。



       宁一在欢迎词中表示,唐人街是海外华人聚居的一个独特的空间,周敏教授的代表作《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全面介绍唐人街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学视角对纽约唐人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海外华人研究中唐人街专题研究的经典之作,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唐人街等华埠不仅是中国移民融入异国的第一站,也是中华文明在异域环境下传承与变化的重要物质遗留,不仅仅是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与研究的对象,也应当受到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更多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国人更多更广地走向世界各地,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以唐人街为代表的海外华侨文化遗产研究的意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在华侨博物馆的参观,乃至今后有机会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真实交流,到唐人街等华埠的实地走访,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层面对唐人街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更加丰富我们对海外华侨华人、中华文化传播传承的认知。
       在交流会上,周敏教授分享了她在华人社区社会经济研究方面的个人经历与研究历程,以及如何将其深刻地融入到这本重译的《唐人街》一书中。通过多年反思和探索,她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将个人的观察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深入挖掘唐人街的社会经济潜力。这次重译不仅是对她过去研究成果的总结,更是她对未来华人社区发展的展望与期待。希望通过此书,能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唐人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本书译者郭南教授是周敏教授的丈夫,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学术探讨,力求做到既保留原著的学术精髓,又使译文流畅易读。郭南的参与,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融合了两位学者深厚情感和共同智慧的匠心之作。
       在主旨对谈环节,王春光教授认为,《唐人街》深刻揭示了华人社区在美国城市中的社会经济角色,展现了这些社区如何通过内在的社会网络和经济活动实现自我维持和发展,为理解全球华人移民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龙登高教授认为,此书不仅有助于理解特定社区的内部运作,还能为更广泛的华商和移民群体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视角。他以自己受《唐人街》一书启发的研究为例,分析华人创业者如何在异国他乡通过勤奋和智慧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以及华人如何在已经看似饱和的美国城际交通系统中,打造一套更具竞争力的交通网络,并使其成为促进商业和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围绕华人二代的身份认同、唐人街的兴衰、国际教育的影响,以及华人社区经济与祖籍国发展的融合点等多个主题向嘉宾提问。与会人员一致表示,通过此次深度交流和互动,不仅加深了对华人社区和唐人街的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