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在首都遇见侨乡·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正在侨博进行中。
作为本次特展之一的“侨批中的党史——江门侨批活化研究成果展”,共分为“世界记忆名录——侨批档案”“侨批中看党史”“创新活化成果”三个部分,以侨批为载体,深入挖掘侨批背后的历史,以时代化的视角讲述侨批故事,用潮流化的包装让侨批展现时代魅力,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侨批文化的内涵。
世界记忆名录——侨批档案
香港是五邑华侨出洋的重要中转站,图为在香港等候的华工
江门五邑地区位于珠三角西部,面向南海,是广东最早向海外移民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了海外交往活动。近代以来,五邑华侨在海外努力拼搏,从事最为艰巨的工作,忍受着背井离乡、抛妻离子的感情磨难,而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对亲人和家乡思念与责任,使得他们将辛苦积累的银钱、物品,不断的寄给亲人,并附上一封书信,“银”“信”合一的侨批应运而生。
图为信封正面、背面、信件
侨批由信封和信两部分组成,信封正面一般包含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姓名,寄带银钱数额等信息;信封背面主要有代办机构的印章等信息。信的内容则主要是家信为主,信中往往附有银钱的分配方式和金额。
近代五邑地区水客递送示意图
银信递送的运作方式纷繁复杂,其早期主要是由被称为“巡城马”的专人负责递送,并逐渐发展递变成为集银号和商号、银行和信托公司、邮政机构以及巡城马等相互配合、接续传递的完整产业链。
民国时期台山县西宁市建设新市场情景
银信带来的侨汇是近代五邑侨乡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五邑地区侨汇数量庞大,有“四邑侨汇,为粤省冠”之说。银信推动了侨乡经济和文化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侨批中看党史
一封封侨批不仅是华侨对家人、家乡的一份责任和牵挂,更饱含了海外华侨对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渴望,对中国共产党的期待、拥护和支持,对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欣喜与憧憬。
“建立一个新的划时代的自由独立的国家”——加拿大华侨梁葆常1949年先给新会妻子的一封侨批
加拿大爱国侨领梁葆常,1898年出生于新会,15岁时前往加拿大谋生。得知祖国大陆即将解放的消息,梁葆常决定回国参加革命、建设。在1949年8月写给妻子的信中,梁葆常说:“对于这个新局势(祖国大陆即将解放),我抱极大的信心,所以我放弃入籍了。”同时,他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和革命领导者有极高评价和期待。
人民解放军某部向南方急速进军
解放军挺进广东
创新活化成果
传统侨乡江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牵头统筹文化、侨务、档案、高校等多方力量,全力保护侨批,先后成立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启动五邑侨批全球征集活动加快“纸质文物修复实验室”建设、开展侨批数字化保护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有力推动侨批的保护工作。
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
纸质文物修复实验室
展厅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