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侨博
本馆简介
管理团队
侨博影响
地理位置
参观须知
侨博分馆
侨博之友
典藏保护
典藏故事
藏品展示
保护修复
藏品征集
征集公告
专项征集
捐赠信息
展览信息
基本陈列
展览回顾
在线观展
展览VR
直播导览
短视频
专题展播
社会教育
大思政课
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沙龙
公益讲座
学术出版
学术动态
图书出版
研究文章
图书阅览
开放公告
书目检索
阅览制度
侨博专委会
成员介绍
历届年会
工作动态
合作成果
| 中文
普通话
广府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州话
| 外语
英语
日语
法语
德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印尼语
马来西亚语
站内搜索
关键词:
中国华侨
博物馆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首页
>
社会教育
>
文化沙龙
大思政课
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沙龙
公益讲座
“侨博”暑期社教活动剪影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2017年暑假为孩子们带来了两种风格迥异的社教活动,吸引了“侨博粉儿”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行墨间的汉字艺术”最先拉开了暑期社教活动的序幕,以“汉字彩墨”为中心,将中国传统汉字文化与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注重培养参与者的创作能力;而“认识印度尼西亚国乐器—昂格隆(Angklung)”则是具有侨居国特色的音乐活动,考验的是参与者团队的协作能力和相互配合默契度。一场场精彩的社教活动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也使孩子的暑期生活不再孤单!
“行墨间的汉字艺术”社教活动大合影
“认识印度尼西亚国乐器—昂格隆(
Angklung
)”社教活动大合影
“行墨间的汉字艺术”社教活动
2017年7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行墨间的汉字艺术”社教活动。由浅及深的向学员介绍了“汉字彩墨”艺术,活动中大家可以一边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情致,一边激发创作灵感。通过四天的课程,每个学员都收获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包括以自己姓名为题的汉字彩墨。而最令大家兴奋的则是集体完成了汉字彩墨版《回乡偶书》,每一个人随机分配诗词中的一个字,以“汉字彩墨”形式演绎诗中的情感。《回乡偶书》描写了作者久客他乡的感伤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感,映射着当今社会千千万万华侨华人归国后见到祖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面貌的激动之情。让学员以绘画的形式,掀起一场“脑力风暴”,身体力行去感受、表达久客归乡之情,在增长绘画技艺的同时,激发学员的潜在创作思路,是我馆社教活动的新尝试。
动起笔来,大家可是格外专注~一丝不苟~
快来猜猜我们画的是什么汉字呢?
再来个集体创作吧,这幅作品与我馆序厅的主题浮雕《根》格外呼应~
“认识印度尼西亚国乐器—昂格隆(
Angklung
)”社教活动
“我觉得这个乐器掌握起来一点都不难,但配合奏出一个曲子确实有点不容易”一个参与昂格隆社教活动的孩子这样说。昂格隆乐器来自于印度尼西亚,作为该国的国乐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0年11月列为的文化遗产,昂格隆体现了忍耐、相互尊敬和互补的美德。印度尼西亚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也是人数最多的华侨华人居住国。社教活动注重让孩子体验异域文化,认识了解这个乐器,同时知道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一支昂格隆,它是单独的一个音符。要想用昂格隆乐器在摇摆中发出悠扬的曲调,需全体成员相互配合和不断练习才可能达到。
参加此次活动的孩子最小的5岁半,最大的17岁。不仅年龄差距大,乐理水平也有较大层次不齐。教学方式采用的“一大带一小”和有基础带零基础“模式。三天的时间里,孩子们不但了解、掌握了昂格隆乐器基本用法,且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不断磨合练习中,最终完成了《小星星》和《雪绒花》两首曲目演奏。
开课啦!学学“昂格隆”的演奏方法
快看!我们的“昂格隆”是不是拿的有模有样?
正式练习开始啦!我们边唱歌谱,边演奏“昂格隆”
参与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