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餐厅里的“鸡公碗”

餐饮业一直是华人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中餐馆也开始越来越多,食物美味,价格低廉,使得中餐馆在当时很受欢迎。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第二展厅中,大家可以在中餐厅的场景复原内看到华侨使用过的“鸡公碗”。

一九五六十年代,在香港、闽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华侨到海外谋生时,也将其带了出去,现在在东南亚等地还能看到。大家如果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会发现它的出场频率极高。

 

“鸡公碗”最早出现在明代成化年间,当时是王公贵族喜爱的珍品。清末民初时鸡公碗在江西烧制,由于生产成本高,不敌廉价洋瓷,曾一度停产。后来潮州人民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技艺,民间大量生产,使其普及开来。当时的“鸡公碗”均由人工手绘,完成绘画过程后才再以印模烧制,图绘虽然随性粗旷,但每一只碗都独一无二。在广东和闽南一带,早期许多家庭的碗、碟、汤匙等陶瓷餐具,都有栩栩如生的公鸡画像。广东地区把公鸡和母鸡叫“鸡公”,“鸡母”,所以在广东和香港它被叫做“鸡公碗”,在闽南地区被叫做“鸡角碗”,北方人则叫它“公鸡碗”。

为什么会在餐具上绘制公鸡图案呢?这是因为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打鸣意味着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人们应当早起为新的一天打拼,所以“鸡公碗”也叫“起家碗”,代表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早期的“鸡公碗”会在公鸡旁绘有小鸟及花丛,后来则常配以牡丹、芭蕉,公鸡有家庭兴旺的意涵,而花象征着富贵,芭蕉是大叶植物,有“兴家成大业”、“功名富贵”等吉祥寓意。过去,在闽南人的风俗里,公鸡还寓意着添男丁。广东人嫁女儿也会把鸡公碗当作嫁妆,希望夫君可以平步青云,一生荣华富贵。

一起来欣赏一下侨博馆藏的“鸡公碗”吧!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