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千年沧桑皆姓唐”——明信片上的唐人街特展
时间:2020-05-09 20: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点击链接查看展览全景VR:
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 新华侨的聚会所 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 学者 李欧梵 《美国的中国城》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常自称“唐人”,称其聚居之地为“唐人街”。1673年,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写道:“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其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Chinatown。
“千年沧桑皆姓唐”——明信片上的唐人街特展,以“梦回中国城”、“唐人街风情”、“唐人街众生相”、“今日中国城”四个单元,二百余件珍贵展品展现美国华侨华人的发展历程与生活轨迹。展品包括美籍华人林凯斌先生收藏的发行于20世纪初百余张反映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的明信片,以及百余件我馆收藏的与美国唐人街相关的明信片、实物展品,互为印证、相得益彰。
展览将通过一件件展品还原美国华侨华人在唐人街的生活和文化场景,引领观众穿越时空见证他们的拼搏奋斗,感受他们相互扶持的同胞情谊与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 部分展品明信片 ![]() ![]() ![]() ![]() ![]() ![]()
掠影之一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强烈震动持续了约42秒,地动山摇中路面出现巨大的裂缝,大量房屋倒塌在地。更可怕的是,由受损的煤气管道泄露引发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旧金山市政府的记录档案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杰克·伦敦目睹惨烈的灾情后写道:“它的工业区荡然无存,它的商业区荡然无存,它的居民区亦是荡然无存……在地震袭来的一小时后,旧金山升腾起一座浓烟和烈火筑成的高塔,即使在一百英里以外也能看得见它。三天三夜之后,这座高塔依然在天空中摇摆不定,它将太阳变成红色,将天空变成深灰色,将大地笼罩在昏暗之中。”
![]() 一位依然梳着辫子头的华人正望向灾难现场
当时,旧金山唐人街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大批华人流离失所。在旧金山开始重建时,当时的中国领事馆和华商领袖明确表示要在原地重建家园。旧金山市政府考虑到华人带来的税收以及与中国贸易的港口效益,同意华人在唐人街原址上重建唐人街。灾后,华人经过艰苦的努力,迅速完成新唐人街的重建。旧金山广州银行的创始人Look Tin Eli和其他华商聘请美国建筑设计师仿造中国古典式建筑打造新唐人街,使唐人街变成旅游景点,并且提倡注意公共卫生,建立了医院、学校等等。在侨博展出的明信片中可以看到地震前后唐人街的不同风貌。
![]()
重建后的唐人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侨华人移民在狭小拥挤的固定区域内自给自足、抱团取暖。早期华人为了谋生,依靠剪刀、菜刀和剃刀“三把刀”,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唐人街上扎下了根,其中餐饮业一直是华人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淘金热”期间,由于中国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中餐馆也开始越来越多,食物美味,价格低廉,使得中餐馆在当时很受欢迎。
除“三把刀”以外,海外华侨还经营中医药房,洗衣业、杂货铺也是华工从事较多的行业。在唐人街,华人杂货店构成了唐人街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近四分之一的唐人街华人提供生计。华人杂货店作为批发零售商品、银行与公寓的多功能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诸如洗衣店、杂碎餐厅等其他具有华人特色的店铺。
华侨从最初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得以在异国他乡扎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唐人街逐步成为自己独立且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飞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华侨华人的悉心经营,华人社区规模不断扩大, 唐人街成为城市的繁华地带。 ![]()
有上海楼招牌的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