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移动版

首页 > 走进侨博 > 新闻资讯

北京大学中外学子探秘侨博

近日,未名湖畔的求知脚步踏入侨博的历史之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师生团体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师生团体相继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历史与文化的经纬间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参观与研学之旅。
5月29日,北大外国语学院师生带着“专业之声” 走进侨博,他们结合课业内容,使用多语种解码侨史,在馆内不同场景中开展多模态翻译实训。
      在 “唐人街” 场景复原区,同学们进行口译情景模拟。面对百年前华人劳工的契约文书,老师开展文学—社会历史交互学习教学实践。侨博也化身北大外国语学院的 “行走课堂”,使课本上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




  6月9日,燕园的多元文化与侨史的厚重底蕴再一次撞出火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师生团体来馆参观并座谈。

 座谈会上,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向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团体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侨博的建馆历史、展览情况,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以及近代以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支持。宁一表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宗旨,坚持开门办馆、合作共赢的理念。侨博愿同北京大学深度加强交流合作,强化馆校共建,欢迎更多的北大学子来馆参观研学。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师生团体认真聆听,热烈交流。带队教师田耕副教授表示,侨博展览丰富,内容详实,本次参观是团队学生课内“实地调研”的重要一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升了课程学习效果。团队学生纷纷提问,交流观点。来自美国的Wen Eckelberg对侨博的观众群体类型表示好奇。Chianna Cohen则问到展陈的更新与调整周期。西班牙的Ignacio Barroso Gomez关注博物馆收集展品时的筛选与侧重。英国同学Oluwatosin Hannah Bunmi Olusoji (Tosin)对如何从政治意义方面理解华侨做了探讨等。宁一对上述问题分别作了解答。
      座谈会后,宁一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师生团体在小广场合影留念。燕园学子的身影与侨博古色古香的匾额定格在照片中,而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z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