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傅志寰留学苏联时的俄文课堂笔记


       年代:1956—1961年
       尺寸:长20.2厘米、宽17厘米、厚0.8厘米
       材质:斜纹布(封面)、纸质(内芯)
       来源:傅志寰先生捐赠
       收藏机构: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

       这是傅志寰在苏联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留学时,在大学四年级所记的一本课堂笔记,全部为俄文。封面为墨蓝色牛仔斜纹布,扉页为用墨蓝色钢笔书写的俄文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е станции и тяговые побстанции”(意为“电站及牵引站”),以及“Фу  чни  хуань”(傅志寰的俄文名)。
       傅志寰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出生于1938年4月。儿时的傅志寰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在班上考第一。因父亲是火车司机,所以傅志寰从小就对铁路运输产生了兴趣。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向苏联派遣大批留学生。傅志寰通过考试和政审,顺利被学校选拨为留苏预备生,并于1956年被派到苏联,走进了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
       当时国家给留苏学生每个月发500卢布的生活费,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傅志寰和其他留苏学生一样,发自内心感激国家的培养。因而留学期间他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1961年7月,拿到毕业证的傅志寰启程回国。回国后被分配到铁道部,当时铁道部人事部门找他谈话,问他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傅志寰从未忘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为国家所学,是属于国家的,也理应为国家所用,因而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坚决服从国家分配,愿意到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
       于是傅志寰被分配到铁道部下属的湖南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当时刚组建不久,他克服重重困难,满怀激情地首先带领大家开始了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也是从此开始,傅志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摸爬滚打了一生。他先后在湖南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铁道部科技局、哈尔滨铁路局等单位工作。1991年任铁道部副部长,1998年3月至2003年4月间,任铁道部部长。担任铁道部领导后,他致力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实现了中国铁路最初的四次大提速。
       这本课堂笔记录了傅志寰留苏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他本人留学情况的直观体现,也凝聚了一代优秀留苏人员不负国家重托的抱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