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侨博直播的点滴故事
作者:侨博数据信息中心 王泽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众无法到实体的博物馆参观。为了更好地落实万主席提出的“闭馆不闭展”的要求,从危机中寻求机遇,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我馆推出了“云游侨博”系列直播活动。我有幸作为直播团队的一员,全程参与了直播工作,与大家一起努力,圆满完成了全部直播活动。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网络直播是偶然中的必然
若疫情未至,也许我馆不会推出网络直播活动,但是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馆进行网络直播,实际上是提前做了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是偶然中的必然。       
        二、直播是一件看似简单但又繁杂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
直播工作看似简单,但要精心保障好每一场直播,将主播们的直播内容清晰、流畅、稳定地呈现给观众着实不易。之前,我也看过网上直播,诸如虎牙、斗鱼、B站之类,但是从未做过。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过程。
        一是,直播要有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在直播前,我将馆内涉及直播的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信号扫描,查缺补漏,更换故障设备,完成了基本展厅内无线信号的无缝覆盖;在核心交换机上单独划分一块区域供直播网络使用,进行VLAN配置,保证直播带宽,直播过程中我也会全程进行保障。
        二是,在选定直播设备上需要不断摸索改进。选定直播拍摄手机后,直播演练中,我发现用手举着手机拍摄并不稳定,又购买了云台作为辅助,保证拍摄的画面不会抖动晃动。这期间展陈部的同事们纷纷出马,练就了“人体滑轨”的本领,不仅画面稳如泰山,拍摄选景也越来越清晰明亮。
        三是,直播间的搭建和其他平台的对接容不得半点马虎。我注册了今日头条的直播间,电脑端直播间的后台和手机端的拍摄是分开的。前期的准备包括宣传图,主播讲解词,展厅的主题及内容、开播及结束时间、暖场视频、合作的馆舍资料都要事先敲定并提前在后台创建好,同时要和10几家平台对接好以上这几项内容。接下来,在合作的平台做好推广宣传,在我馆的公众号发送推文,配置好音视频传输通道,测试推拉流效果,然后等待正式开播。
        四是,直播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随时应对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注册直播间容易,但是真正直播起来,就不简单了,每次直播都很忐忑。基本展的24场直播中出现过2次问题,都是在开播前5分钟,今日头条的直播间毫无征兆地闪退,导致其他平台拉不到视频流而无法直播,一时间信号全无。起初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都会在开播前额外创建1个直播间作为备用,开播时若出现故障,马上现场联系合作平台进行替换调整。几期直播下来,这个故障点哽在心头,我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查清故障原因,我请教了今日头条的技术人员,自学了很多RTMP推流技术和HLS拉流技术,以及时下的导播技术,寻找从原理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厦门卫视的导播群,听到了他们专业的机位联络,摄像定位,主播倒计时等团队配合,给了我很大触动,当时就萌生了拥有一个属于我馆自己的导播台的想法。结合故障排查,通过了解人民网使用的推流工具,我联系到了一家平台客服,通过索要测试账号,与全部合作平台一一对接测试成功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全新的推流技术及导播台。新技术使用后,将依赖于单一音视频源拉流直播的形式转变为多机位多源的全平台分发直播,通过多机位多平台推流,以及我们自主可控的方式解决了直播间突然关闭、信号丢失的问题。同时,每期直播前都要进行现场拍摄人员及全平台视频流对接测试,保证不会因为人为的原因出现问题。有时测试到午夜,我们依旧品味着新技术的美好,畅谈着云游侨博带来的变迁,忘记了时间的飞逝。
        最后,数据的统计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播结束后,需要对每场直播的观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的直播提供参考。随着直播的不断推进,观众观看人数越来越多(截止9月7日,在线观看人数逾940万),受众人群越来越广,关注并观看直播的人群越来越稳定,直播平台也从初始的3家增长到现在的10余家,直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发现我馆自有平台的观看人数较少,这也是我们后续的努力方向。今后我们需要加大自有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可通过直播间内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开通直播间通道等方式,形成推广宣传闭环,提高影响力。
        三、直播成功是各方支援帮助和全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年我馆直播作为重大创新之举,得到了今日头条、人民网、北京时间、东南网、华人头条、厦门卫视、台海网、羊城晚报等各方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倾情无私的帮助,我馆直播不可能走到今天。除此之外,全馆人员也以不同角色参与直播。馆领导作为“制片人”统筹整个直播;办公室人员作为“后勤部”为采购直播设备费心费力;数据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总监”为直播保驾护航。直播团队各司其职,主播们是最闪亮的“明星”,他们各自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晚间在展厅加练,为了保证直播效果开播前家里闪送来了服装进行更换,精心准备与直播语种相搭配的服饰等等;其他人员作为“群众演员”参与直播,为直播出主意想办法,支持着直播团队不断提升直播质量和直播效果。
        直播活动下来,我们关注的点发生了变化。从能播到播好,现在更关注着观众究竟是怎么看待直播的。记得有一位观众留言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作为一个85岁的老人,我觉得这个直播办得特好,欢迎海外侨胞多回祖国看看,在习主席的领导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既表达了对我馆直播的肯定和喜爱,更表达人民在习总书记领导下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感谢。
        未来,希望我馆直播事业越来越红火,知名主播越来越多,侨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众面越来越广,受众群体越来越多,能够更好更有力地服务社会,服务华侨华人。在后期的直播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能力,用插入征集广告,使用画中画、增加互动、穿插视频图片等等形式不断提升直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