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国——梁金山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82岁的梁有成作为5位侨界嘉宾代表之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梁有成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能被邀请一起上北京,是沾了父亲的光。” 梁有成口中的父亲便是著名的爱国华侨梁金山,英国女王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后人誉他“国家的义士、民族的孝子”。
    1884年,梁金山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方家寨村,由于家庭贫寒,梁金山没读过几天书,小小年纪便开始自食其力。由于得罪了家乡恶霸,1903年19岁的梁金山无奈之下奔赴缅甸谋求生计。从银厂工人到缅甸华侨巨富,从加入同盟会到积极抗日,梁金山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一腔爱国热忱,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1933年,梁金山拍卖了自己的两个商号和一家工厂,所得款项用来修建了怒江上的第一座桥——惠通桥,这座桥不仅解决了滇西人民长期存在的交通问题,也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运输物资的大动脉。起初有人提议将这座桥命名为“金山桥”,淡泊名利的梁金山却说这座桥是为了便利交通,使中缅两国人民受到实惠,因此命名为“惠通桥”。1942年,日军企图偷越惠通桥,为了阻止日军进犯西南边陲,守桥士兵不得不炸毁惠通桥。听闻惠通桥炸毁的消息,梁金山虽然心痛万分,却依然深明大义地表示:“现在不得以炸毁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果然,随着抗战局势的扭转,惠通桥于1944年得到了修复,继续为抗战运输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梁金山捐钱捐物,购买了80辆汽车和一架飞机捐助抗战,并在中缅边境一带组织成立了中国缅甸华侨抗日后援会,在民间积极推动抗日活动。1942年日军南侵缅甸,梁金山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紧急抢运积压在缅甸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梁金山的抗日行为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引起了日军的关注,将他列为了抓捕对象。为了不让日军的阴谋得逞,梁金山毅然舍弃在缅甸的巨额家产,回到祖国与同胞们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将自己最后创办的中国侨民银行股份全部捐给政府,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亲骨肉,外人欺辱如遭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愤而不平。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即家败,窃思人生斯世要做个模范人物,为人要分尊卑长幼,认识内外亲戚,有恩须报,无仇莫结怨。要遵守国家法律,讲究道德品质。对父母要孝顺,对老人要谦恭,对朋友要忠厚,仁义不可少。兄弟姐妹携手并行,相亲相爱,和和睦睦。”这是梁金山90大寿时告诫子孙的话,朴实无华的文字却饱含一腔赤子之心。
    1977年,梁金山在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的四合院中去世,同年,肩负了抗战运输重任的惠通桥也宣告退役。梁金山虽然走了,但是他对祖国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丰碑上。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刘轶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