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故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便有隶属中国侨联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说到侨博馆,就不能不提起一位重量级人物——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曾为民族教育、民族解放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侨博馆就是陈嘉庚先生倡建的。他晚年致力于社会教育,深知博物馆的社会功效及其重要性,在他看来,博物馆的意义在于教育民众和振兴中华。1960年,陈嘉庚先生提议在北京建设华侨博物馆,并带头捐款50万元。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立项,于2011年9月奠基,2014年10月建成开放。

1949年11月20日,毛泽东(右)、陈嘉庚(左)合影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1956年6月14日,陈嘉庚在第四次侨务扩大会议上讲话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陈嘉庚祖籍福建,少年时期出洋到新加坡谋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战。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于新加坡成立,陈嘉庚担任主席,该会各地分支机构近70个,将南洋各地1000多万华侨组织起来,发动积极捐款、抵制日货,动员华侨机工回国服务。他曾根据南洋华侨共同创造出来的筹款办法,总结出12个具体项目并加以推广,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鼓励华侨捐款救国。他在推动捐款的同时,通过各埠属会发动侨胞多汇款回家。经过南侨总会及各埠属会的努力,仅1939年,南洋华侨汇回祖国的款额共计国币8亿元,其中捐款约占十分之一,其他为华侨给国内亲属的私人汇款。除捐款外,由于抗战前线伤病员增多,陈嘉庚先生以“南侨总会”名义购买捐赠大量金鸡纳霜、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及绷带等。此外他还购置成套机器设备,扩大重庆炼药厂规模,生产相关药品。

侨汇物资供应证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1939年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我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因滇缅公路所处地势险恶,为了抢运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以及海外华侨捐赠的军需物品、药品等,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卡车司机与修理工。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匮乏,陈嘉庚急祖国之所急,于1939年2月7日南侨总会在各地华侨报纸上发布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即《征募汽车修机驾机人员回国服务》。与此同时,他亲自到各地发表演讲,招募机工消息传遍南洋各地。从通告发布至9月,短短7个月时间,共招募华侨机工3200余人。

南洋华侨张金炳回国证明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星洲机器行部分机工合影(明信片)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通过陈嘉庚的招募,这3000多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被通称为“南侨机工”。如果说滇缅公路意味着抗战的物资保障,那么南侨机工就是负责运输这些物资的人。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时间,滇缅公路共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5万多辆汽车,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根据统计,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几乎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这些正是由南侨机工们抛家舍业,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回国做出的贡献。“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底座上为此书写了四个大字“赤子功勋”。

华侨胡凯军的云南各界欢送大会赠“捍卫祖国”南侨机工复员纪念章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签署的给南侨机工许志光母亲及其妻子开具的回国优待信函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除了为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陈嘉庚还不遗余力地推广教育、兴办学校。他曾于1913年在家乡集美创办了集美小学。陈嘉庚不仅出巨资办学,还无偿供给集美学生,特别是对师范生只要求毕业后要任教职以普及教育。陈嘉庚为集美学校亲订校训“诚毅”二字,要求全校师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诚”立身、以“毅”处事,坚定不移地为振兴中华而奋斗。1921年,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同时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回国捐资办学,影响极为深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写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集美学村

厦门大学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于2014年10月21日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时落成。自那以来,一直秉承嘉庚遗志,致力于为侨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旨在全面客观地展示海外侨胞艰苦奋斗、勤奋敬业、团结互助,为祖(籍)国与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中外交流所作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