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侨领专栏之十七】“为爱湖山堪埋骨”:吴锦堂
登载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7日   第06版)
 
作者:陈永升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吴锦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吴锦堂的声名都十分显赫。他白手起家,30岁携千两白银东渡日本,十余年奋力拓展,终成一代巨商,被称为“侨日华商之首屈一指者”。他热心华侨公益,在日本扩建了华侨墓地,捐资万国医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红十字会等神户华侨慈善机构,还与旅日侨胞联手兴办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对在日华侨后代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多次出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任神户支部长,并腾出宅邸,带头献金,供同盟会使用;他富而不忘桑梓,在故乡兴修水利,捐资助学,造福乡邻;他死后备极哀荣,思想家、国学大师章炳麟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他的灵柩回到家乡时,百姓自发前往致哀者多达万人。
  吴锦堂一生爱国爱乡,其最为人称颂的两件事,都与其为家乡——浙江慈溪作出的贡献有关。
  吴锦堂在家乡所做的第一件大好事,是重修杜、白二湖,使慈溪一带数10万亩农田受益。慈北平原有杜湖和白湖两处水利设施,关系着慈北10万人民的生计。1905年,吴锦堂返乡时眼见两湖年久失修,又有人占湖造田,使两湖水旱频仍,灾情不断。吴锦堂决定出资修建杜、白两湖,为乡邻造福。
  经过反复考察,吴锦堂制订了“堵疏结合”的修建计划。慈北水利姚高慈低,当余姚暴雨时,水就冲到慈北,全靠漾塘拦截。但漾塘早在明代就逐渐被人乱垦为农田。吴锦堂出钱从农户手中买回田地31亩,从1905年开始动工,耗资2.2万元重新修建了漾塘。完成漾塘工程后,吴锦堂将目光转向了慈北水利的主体——杜湖。1908年和1909年,他出资修建了杜湖的各处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杜湖的防洪蓄水能力。此后,他又新建了东门及西门减水坝,修复了石湫减水坝。这项工程历时好几年,修建闸15座、桥21座,多数至今仍在使用。
  吴锦堂为家乡做的第二件大好事是兴办家乡教育事业。吴锦堂亲眼目睹了日本的崛起,深知教育对国家振兴的重要性,逐渐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他捐款给宁波教育会用于办学,还资助创办效实中学。而最负盛名的就是他在家乡创办的锦堂学校,1908年建成,1909年元月正式招生,当时被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吴锦堂的一生花在教育上的投资高达20余万银元,黄炎培曾把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并称“办学三贤”。
  1926年1月,吴锦堂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户溘然长逝,享年72岁。他生前在面对家乡山水时,曾自撰一联曰:“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他去世后,家人按他的嘱托将其遗体运回国内,归葬故乡。家乡人民在敬献的挽联上写道:“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