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行舟·越洋人——2016年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宁波召开
  2016年12月6日至9日,丝路·行舟·越洋人——2016年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宁波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安澜会馆会议室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航海博物馆专委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华侨博物馆专委会)、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承办。论坛以促进中国涉海类博物馆业内交流合作,构建海洋文化共享平台,切实推进中国涉海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建设与传播为宗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博物馆发展、涉海类博物馆藏品建设与资源共享两大议题展开交流讨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广西等地的航海博物馆专委会和华侨博物馆专委会名下的二十多家成员单位的四十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航海博物馆学术研究部(藏品保管部)/陈列展示部主任周群华主持。

 
 
  在上午的论坛上,首先由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馆长黄浙苏做《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发言,她从宁波自河姆渡文化至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宁波抓住漕粮海运的历史机遇,凭借河海联运优势和造船优势发展为著名港口为背景,介绍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由清代南北商帮建立至今的基本情况,以及该馆作为天后宫与会馆合一的古建筑,在保护、传承、弘扬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方面所做的诸多工作,展示了该馆独具宁波特色的砖雕、石雕、朱金木雕等建筑工艺。其次就总体保护规划、功能提升完善、砖雕石刻保护三个方面分享了庆安会馆在大运河申遗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过程中的工作经验。此外,还详细列举了该馆开展会馆活动,举办陈列展览,加强社区联动、助推文化惠民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学术研究论著的发表、出版情况。
  接着由华侨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做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华侨博物馆专委会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对华侨博物馆专委会与航海博物馆专委会的第一次合作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一是基于海洋于今日世界之重要性以及“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关注海洋及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涉海类博物馆的使命与职责所在,给此类博物馆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得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得以开展积极有效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于其中形成了璀璨光辉的历史文化遗存。而新海上丝绸之路较之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地域更广、人口更多,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新的贡献。二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中,“丝路、行舟”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视野,“越洋人”则关注了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的创造者,引出对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航海类博物馆、华侨类博物馆发展的系统思考,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航海类博物馆与华侨类博物馆之共同联系在于涉海历史文化遗存及其价值,越洋人作为价值的创造者,以华侨华人为多数。华侨华人不仅在开矿、淘金等重大项目,种植、商贸等行业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方面,对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祖国建设、促进统一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华侨华人对中外之共同贡献则在于促进中外交往与交流。关注保护、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类文化遗存的重点是反映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藏品,应发挥两个专委会的优势,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四是航海类博物馆与华侨类博物馆的合作领域广泛,在藏品征集、展示陈列、文创开发等领域有着众多合作机会,可以探索合作实现博物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他还对航海类博物馆组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系列遗存做长线申遗提出建议。

 
 
  在下午的论坛上,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长吴登峰在介绍该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展示了该馆作为国内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中国国防、军事、科技近代化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切实地发挥了品牌效应,圆满地完成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政要的数百次接待活动。该馆在建设中非常重视区域联动,其与学校、社区共建的社教活动,与周边景观,如妈祖庙等联合举办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自筹建之始、运行之效、未来之路三个方面,结合丰富详实新鲜的数据,介绍了该馆的基本情况。其响应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号召,筹建公司、发行游戏等文创产品、参会办展等一系列在涉海类博物馆文创领域的先行作为,以及勇于参与区域文化建设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好做法、好经验,得到与会同仁的一致肯定。
  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介绍了该馆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该馆实际提出博物馆探索文创之路的一些思考,就文创而言,涉海类博物馆有着丰富的题材、充实的资源,以及颇有潜力的市场需求,我们要善于挖掘、发挥自身优势,自力更生,敢于作为。他以华侨与海密不可分为论点,由国人坐船渡海成为华侨为起始,回顾了自汉代以来海外港口逐渐发展为唐人街的历史。针对华侨类博物馆与航海类博物馆如何切实加强合作的问题,他指出,当前,从海洋角度对华侨出洋经历(包括规模、路线、海况、离别情愫等)的研究较为匮乏,而这对于航海博物馆与华侨博物馆的合作,自航海角度来研究、展现华侨华人的历史,不失为一种创新探索。
   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张东苏介绍了该馆的基本情况后,就航海类博物馆与华侨类博物馆未来如何合作提出工作设想,如彼此提供涉海涉侨类信息、资源的收藏、研究线索,彼此分享交流展陈内容,彼此积极参与主办活动等等,多渠道拓宽合作领域,多视角丰富合作形式,借此来更好地宣传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弘扬华侨文化与华侨精神,实现涉海涉侨类博物馆建设目标的共赢。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吴翠蓉首先介绍了该馆的建馆渊源及其与两个专委会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通过梳理侨乡泉州的历史文化,论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泉籍华侨华人作为联系中外的桥梁和纽带,其价值不可估量。基于此,传播华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正是泉州馆所担当的使命与职责所在。其次围绕该馆发展阶段、组织机构、收藏特色、展陈内容等基本情况,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示了该馆在涉外交流、学术研究以及社教宣传等方面的特色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支撑的海外巡展已成为该馆新时期发展的新引擎。她在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后,提出一些问题同与会者切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展览内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服务观众,如何助力侨务工作,将该馆真正打造为东南亚泉州籍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连通侨情,凝聚侨心。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岩鑫在会上提出筹建深圳大学海洋艺术馆的设想,期待得到涉海涉侨类文博从业者的支持并展开下一步的合作。他介绍了其团队为筹建该馆积蓄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包括解读专业文献资料,组织画家培训交流活动、沿海考察活动、数据库建设等等在内开展的系统性工作,从海洋艺术的角度丰富了与会者对海洋历史文化的认识。
  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强在简要介绍该馆基本情况后,结合江门海上遗址、文物的考古发掘情况,理清了江门海外交流的历史发展脉络。他着重提出博物馆工作应与国家战略、省市中心工作对接的建议,介绍了该馆参与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全程所做的诸多工作。动员与会者重视查清家底,并举沙丘遗址以及唐、宋、明等时期江门的重要遗址为例,阐释博物馆重视发掘、保护海上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高度赞赏论坛体现出的创新精神,认为华侨类博物馆的加入带来了新的思想和信息,而海洋艺术团队与庆安会馆合作的展览则从艺术角度为论坛增添新意。他指出,文创创新难在机制,航海博物馆与港口博物馆在文创方面的创新之举作为示范,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挖掘文创资源,激发文创活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此次主题成功地将两个专委会联系起来,期待以后的活动继续体现创新意识,发掘出更多兼具思想性和现实性的论题。
  会议中,主持人周群华博士的点评也很精彩,既具研究者的严谨求实,又有主持人的善解风趣,恰到好处而流畅自然地促动与会者放开心胸,积极交流,增进了解,碰撞火花。
  最后,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张东苏作总结发言,他们对全体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及会务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指出论坛在令他们耳目一新的同时,收获了博物馆工作的更多好做法、好经验,结识了更多新朋友。他们看到了涉海涉侨类博物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未来的交流合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