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          女士/先生:
        您好!
        目前,海内外数十个华侨华人博物馆(纪念馆)已经为保护华侨华人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大量可供研究的史料、文献和文物。怎样进一步推动华侨华人研究的多视角、跨学科、实证性考察,使得“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这两个互有交集印证、互为借鉴参考,但又各有侧重不同、且自成体系的专业机构和学术力量,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涉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是华侨博物馆和海内外学界的共同责任。为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9日共同举办“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主要研讨议题如下:
        一、什么是华侨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应该有什么?
        二、华侨博物馆现状与华侨华人研究现状的关联性
        三、华侨华人研究对于文物征集、文物鉴定、文物信息解读的意义
        四、华侨华人文化遗产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五、海外侨社、唐人街的文化研究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六、专题展览策划对于相关华侨华人研究的推动
        七、华侨博物馆与侨乡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侨文化、移民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八、特色馆藏、特色展览、特色教育、特色服务与特色研究
        九、涉侨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整合与开放、利用
        十、与华侨博物馆、华侨华人研究相关的其它议题
 
        如您对此次学术研讨会有兴趣,请结合上述议题撰写论文,参与交流。现将研讨会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研讨会时间:2015年11月27日至29日
        二、研讨会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三、参会费用:研讨会期间的食宿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往返交通费自理。
        四、有意参会者,请登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网站下载参会回执,并于2015年10月15日前将回执发送至 hqbwgyjb@126.com 。
        五、会议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请在研讨会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或修改好论文发送至 hqbwgyjb@126.com 。论文写作要求见附二。
        六、研讨会期间(暂定11月29日),主办方将安排统一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有意参加者,请在回执中注明。
 
 
        联系人:程希 、吴小安
        电话:010—64048066
        手机:13522770660、13520386170
        电邮:hqbwgyjb@126.com
        地址:北京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甲一号406室(邮编:100007)
 
 
        特此邀请。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
                                                                                                                           2015年5月5日
 
        附:
        一、参会回执
        二、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
参会回执
 

姓   名   职称/职务  
单   位  
地址/邮编  
电话/手机   电  邮  
论文题目  
论文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关键词(3-5个)
 

 
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是□            否□
 
“华侨博物馆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
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参会论文将在会后结集公开出版,并按《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支付稿费。为减少编辑工作量,保证论文集尽快出版,敬请作者赐稿时按以下格式规范予以配合:
一、字数10000字左右。
二、论文请用word系统排版,A4规格页面设置(页边距为“普通”),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用E-mail发送至电子邮箱:hqbwgyjb@126.com
三、论文首页请以页下注的方式标示作者简介,注文用小五号宋体,如:
【作者简介】XXX,男,XXX年X月出生于XXX省XXX市(县),XX大学XX专业毕业,XX学位,现任XX单位XX部门XX职称或职务,并兼任XX职务,主要从事XX工作或主要研究方向为XX。
四、论文请附中英文内容摘要(各300字左右)和关键词(3-5个),小五号楷体;正文用五号宋体,注文用小五号宋体;正文各级标题层次依次表示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等。请注意格式的统一。
五、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标志符号依次为①、②、③……,并采用右上标、随页脚注;同出处连续出现在同页时,可采用“同上注,页码”的形式表示;格式如下:
(一) 一般著作的标识方法:作者(编者)、篇名或书名、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
张星 :《中西交通史汇编》,第15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二) 期刊(报纸)的标识方法:作者(译者)、篇名、期刊(报纸)名、刊期(报纸日期及版面)、页码。如:
陈志明著、丁毓玲译:《马六甲早期华人聚落的形成和涵化过程》,《海交史研究》,2004年第2期,第5页。
(三)网络资料引用的标识方法:作者(编者)、篇名、链接网址,日期。
(四)古籍的标识方法:
(宋)赵汝适原著,冯承钧校注:《诸蕃志校注》卷上,第72页,“海上杂国•昆仑层期国”,中华书局,1956年。
(五)外文书刊的标识方法:引用专著或论文,应注明作者、书名(篇名)、卷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书名和刊物名用斜体字。如:
Danold Matheson,Narrative of the Mission to China of the English Church,London:James Nisbet &CO.1866,pp.95.
六、 引文:独立引文,每行前后各空二格,采用五号楷体;正文内的引文,字体与正文相同,但需加上“”;引文有节略需表明的,请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