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桑梓情 拳拳爱国心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侧记

委员们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供图)

 
      11月的京城阳光明媚,碧空如洗。11日下午,由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杨小波率队,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感受海外游子和宗教界人士对故乡、对祖国的桑梓情、爱国心。

主题浮雕《根》 (视觉中国/图)
 
       进入博物馆,一幅巨大的主题浮雕《根》映入眼帘,盘根错节的树根从树干舒展开来,铺满了整个墙壁。“这就是落叶归根啊!”“华人华侨的历史可不就是一段落叶归根、落地生根、根深叶茂的历史。”……一行人点出各自心中对浮雕寓意的理解。
       委员们首先来到正在展出的“福建宗教界与海外华侨爱国故事陶瓷艺术展”。展览由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市人民政府、华侨大学等联合举办,由“丹心图报国”“同心赴国难”“红土地协奏曲”“与新中国一起走过”“四海一家亲”“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六个篇章组成。
       福建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也是侨务大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生过众多宗教界和侨界的爱国故事。如今,这些感人事迹和代表人物被色泽温润的德化白瓷演绎塑造,独特的艺术形式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内心触动。
       “爱国报国是一切信仰的价值基础”,弘一法师肃穆的雕像搭配背景中“念佛不忘救国”的名句,让人肃然起敬。
       “爱国每垂忧国泪”,圆瑛法师静坐于寺庙围墙旁,神色凝重,忧国忧民;“家可以出,国不能离”,明旸法师质朴的话语言犹在耳。两位爱国僧侣募捐抗日、救死扶伤的画面,让在场的委员不禁感叹“一片丹心图报国”……
       “红色华佗”傅连暲捐献医院投身红军、通怡法师在海外为国捐款,以及表现“宗教中国化”主题的《天主教堂的升旗仪式》《宗教界开展“四进”》等作品极具感染力,激荡着每位政协委员的内心。
       “既欣赏了艺术,又回顾了历史”,“‘中国白’表现力极强,宗教界人士对祖国的浓厚感情感人至深……”委员们边走边分享观看心得。


反映宗教界开展“四进”的展品。
 
       走进博物馆常设的“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展览时间跨度从中国有海外移民历史记载的商代至21世纪初,包含了老照片、老物件、报刊、书籍等丰富的品类,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全面展示了中国移民史和移民现状,再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奋斗生活的情景。
       以“远行”为主题的浮雕在海天背景的映衬下扶摇直上天际,浅蓝色的基调徐徐拉开了中国人移民史的序幕。从商代的“箕子东迁”到唐代“鉴真东渡”,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结合文献和展出实物,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委员们纷纷表示,“长知识,增见识!”
       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以“契约劳工”的身份出国,开启了一段充满苦难的血泪历史。“1800-1925年,约700万契约劳工出国,其中100万人丧生,30万人受伤致残……”这组数字,触目惊心地砸在了每一个参观者的心上。“这真是最悲惨的100多年!”直到回程路上,这组数据还在不断被委员们提起,“中国的发展变化与华侨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才不会受欺凌,祖国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在“华侨华人与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部分,孙中山先生的原声珍贵音频深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前,聆听他1924年5月在广州讲演的音频,委员们纷纷感叹,“孙中山先生的声音穿越历史而来,能够亲耳听见他对‘三民主义’的讲解,号召大家‘彻底革命’,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深刻地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志愿,将始终激励和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称‘华侨乃革命之母’,看完了展览对这个称赞有了具象的认识,他们参加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活动资金,为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二次革命’和讨袁斗争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提出的对归侨、侨眷实行的16字方针。委员们纷纷为这“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的对侨政策点赞。“可见,党的侨务政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
       纸上得来终觉浅。委员们纷纷表示,能够走出办公室,扩大眼界,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将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
       结合参观两个展览之后的感受,不少委员将其归结为:家可以出,国不能离;国可以离,心不能分!宗教界人士和华侨以国家民族为重,与中国共产党、与祖国人民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故事感人至深。今天,我们深入了解华侨华人群体的发展与贡献,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样的学习对进一步做好团结统战工作很有帮助。我们要做的就是担负起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迎着京城的晚霞,委员们的讨论还在继续。
     (本文转载于中国政协传媒网 文/孙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