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回响——纪念150年前美国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
        2017年9月5日上午,《跨越时空的回响——纪念150年前美国铁路建设中的华工》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中国侨联顾问黄军军,美国铁路华工协会主席、美国铁路华工后裔余黄铿娟,斯坦福大学铁路华工研究项目资助人杨慧萍,电影《铁马金山》总制片人杨华沙,美国华工史研究专家林立群女士及陈景鸿先生,美国铁路华工后裔协会理事林丽玉,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中美关系、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研究专家黄安年,知名摄影师、历史影像研究爱好者李炬,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等各界人士近百人。


嘉宾合影(左起):黄纪凯 杨慧萍 黄安年 杨华沙  黄军军 李卓彬 余黄铿娟 林丽玉 林立群 陈景鸿 李炬 祁德贵
 
        本次展览主要以90余张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新旧照片作为对比,向广大观众介绍世界第一条跨洲铁路的历史与现在,其中不乏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和个人获得的珍贵老照片,以及中外学者研究铁路华工的著作;以及展现华工当年修建铁路时的工作场景,让观众感受当年华工们的艰难困苦,领略他们的聪明才智。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新旧对比照片
 
        1869年5月10日,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的普罗蒙特利合龙,它的建成,对于美国加速西部开发并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意义重大,筑成了一条美国走向世界大国之路。来自遥远中国广东地区的数万名华工,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与聪明才智,克服极端恶劣地理环境下的多种艰难困苦,逢山开路,砥砺前行,比预定的14年工期提早7年完成,纽约至旧金山的路程从原先的6个月缩短为7天。但当他们以勤劳的汗水乃至宝贵生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换来的却是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禁止自由移民的《排华法案》,大部分华工因此成为美国经济危机和排华政策的牺牲品,他们的功绩也随之被遗忘、淡化。
 

黄纪凯馆长陪同中国侨联副主席等嘉宾参观
 
        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漂洋过海 异域拼搏”,讲述华人赴美建设铁路的背景;第二部分“艰辛历程 竭智尽力”,介绍在缺乏现代化机器的年代,华工如何仅凭人力与简单的工具,开山凿路,攻克了一个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东西两条铁路的会合;第三部分“沉默道钉 流传后世”展示社会各界对华工的评价,部分铁路华工及后代,以及世人对铁路华工的纪念与追思。

        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观众参观展厅